時間:2023-03-17 18:11: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金融專業學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民收入連續幾年獲得穩定增長,農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與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當前,農村是擴大內需的突破口,經濟增長的潛力在農村,而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農村市場的發展。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本課題通過分析農村消費信貸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策略,可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提供政策建議和理論依據,使我國農村需求潛力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村金融市場實現繁榮。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農村消費信貸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相應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當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狀況為切入點,定性的研究阻礙農村消費信貸發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從調研農村消費市場和消費信貸情況入手,深入分析新時期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狀況,針對制約我國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因素和農村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需求的特點,并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進而提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狀況,指出目前農村消費市場缺少足夠的信貸支持,從側面說明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通過分析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現狀,提出目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還存在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資金投放不足、農村信貸產品創新落后于經濟的變化發展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第三部分針對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開拓創新,推出多樣化的信貸產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改善農村金融的外部環境等若干對策。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版權所有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2017年就讀在職博士報考條件是什么呢
2017年就讀在職博士生報考條件,第一需要申請人獲得碩士學位后工作五年以上。在這當中,還需要在職博士生考生有相關的科研成果,譬如說在職博士生考生應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領域做出突出成績,在申請學位的學科領域獨立發表過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或出版過高水平的專著等等,才能夠獲得學術深造的機會。
2017年就讀在職博士生報考條件,第二具備申請博士學位基本條件的同等學力人員在規定期限內應向學位授予單位提交相關的材料。譬如說在職博士生的碩士學位證書;最后學歷證明;達到申請學校對博士生研究生要求的公開發表的有關學術論文等等的。
2017年就讀在職博士生報考條件,第三還需要有相關的介紹信的。也就是說在職博士生學員進修的時候兩位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專家的推薦書,最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導教師,這樣的話被在職博士生項目錄取的幾率才會大一些的。
2017年在職博士招生學校不多,目前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科院心理所三所院校,這三所院校招生的在職博士主要有以下幾類:
1、經濟學在職博士:勞動經濟學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國民經濟學專業、產業經濟學專業移動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創新方向;
2、金融學在職博士:證券投資方向、房地產金融方向;
3、法學在職博士: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4、哲學在職博士:易經與國學、國學與管理智慧、管理哲學、國學;
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廣東商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2506
國內刊號:44-1446/F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廣東商學院學報》(雙月刊)是廣東商學院主辦的以研究經濟、管理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86年,曾用名《商學理論與實踐》、《商學論壇》,1998年經新聞出版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1999年改用現刊名。
[作者簡介]賈東榮(1968- ),男,山東齊河人,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高等教育研究室,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管理。(山東 濟南 250103)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基于實踐的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競爭力培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513,項目負責人:賈東榮)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8-0040-03
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的三大職能之一,科學研究和學術水平的高低,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高校公共性的重要指標。受其投入和運營體制的影響,民辦高校在發展初期把精力集中在招生和教育教學上,以爭取更多的生源維持生存和發展,對科學研究重視不夠。隨著部分民辦高校進入穩定發展期,科學研究開始受到重視,個別院校在科研和技術開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絕大多數民辦高校還處于科學研究的起步階段甚至還未起步。民辦本科院校一般被認為是民辦高校中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投入和產出也較其他民辦高校為多。本文擬以民辦本科院校為例,分析民辦高校科研工作的現狀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民辦高校科學研究的現狀
全面地評價或衡量一所高校的科學研究工作,通常從投入、產出和效益三個方面著手。但由于絕大多數民辦高校的科學研究處于起步甚至還未起步階段,無論是投入、產出或效益,都缺乏準確的可以相互比較的數據,無法像設立多年的公辦高校那樣進行準確的評價或衡量。因此,本文選擇以產出為主,結合部分投入指標來衡量,分析民辦高校科學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科學研究產出低
科學研究成果的形式較多,人們通常認可并用來衡量一個人或組織的科研水平的成果主要有學術性成果和應用性成果兩種。學術性成果包括著作、學術論文等,應用性成果有專利技術、應用性研究報告等。就著作而言,從各民辦本科院校網站搜索的結果看,各校出版的著作均不多,有的學校沒有,且多數民辦高校教職工出版的著作是教材,學術性較差,僅有的少數學術性較高的著作集中在民辦教育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自然科學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基本沒有。西安外事學院組織出版了一批有關民辦教育的著作,但由其教職工撰寫的不多。就學術論文來說,民辦本科院校基本上是在晉升本科后或晉升過程中的,部分院校在高職教育階段就有。總體來看,民辦本科院校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偏少。根據中國知網學術資源總庫檢索的結果,2008年及此前批準設立的40所民辦本科院校(不含由獨立學院轉設的)中,2007~2010年分別有37所、31所、26所、29所院校的年度發文低于200篇,其中分別有27所、23所、16所、13所院校的年度發文低于100篇,個別院校(19校、11校、6校、4校)低于50篇。這樣的產出與各校在公開資料如網站、報刊等宣稱的500~1000人甚至更多的教職工形成明顯的對比,數量明顯偏低,也與民辦本科院校上萬名甚至三四萬名的在校生規模相形見絀。但如果與同期升本或稍前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相比,民辦高校論文產出低的特點并不特別突出,即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新建院校的一般特點。
至于應用性研究,雖然民辦本科院校多由高職學院發展而來,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和技能人才為主,但其應用性研究成果并不突出。除自身運營需要的民辦教育研究外,民辦本科院校的應用性研究產出不多。以發明專利為例,姑且不論其效益如何,單就獲得的專利數來說,據中國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檢索頻道檢索所得數據統計,截至2011年5月底,40所民辦本科院校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可查詢到的專利僅304項,其中發明專利135項,實用新型專利71項、外觀設計專利98項。這其中的1/3集中在浙江樹人大學,發明專利的1/2集中在上海杉達學院,僅15所民辦本科院校擁有專利,且其中9校不到10項。
(二)已有成果影響低或無影響
體現一所學校或個人學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是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影響。人們通常用發表刊物的級別和論文的引用情況來評價學術論文的質量和影響,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衡量發明專利的價值。總體來看,民辦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影響不大。以學術論文為例,截至2009年底,40所民辦本科院校發表在SCI來源期刊上的論文僅24篇,EI期刊僅69篇,合計93篇,不到這些學校發文總量的4‰;用中文核心期刊來衡量,40所民辦本科院校發表在各種核心期刊的論文約3600篇,約占總發文量的14%,這其中包括了個別不看論文的學術價值、單純營利的核心期刊。
民辦本科院校發表的論文主要分布在三類期刊中:一是高職、專科學校學報和行業通訊類刊物。這是民辦高校的主流,約占到發文總量的一半。二是民辦高校自己或其他單位舉辦的內部期刊。這些內部期刊的正式名稱為內部連續性出版物,由省級新聞出版部門批準印刷。在無法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正式刊號的情況下,多數民辦高校辦有這種內部刊物。據不完全統計,40所民辦本科院校在內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大約在5000篇,約占這些學校發文總量的1/5。三是營利性期刊。這類期刊的特點是審稿周期短、出版快(一個月左右就出版)、退稿率低、版面費適中、發稿篇幅短、一號多刊等特點,發表在這些營利性期刊上的論文占到民辦高校發文總量的1/5~1/4。一般認為,發表在營利性期刊的論文純粹是為了發文而發文,沒有經過認真研究,內容多是臨時拼湊或抄襲而來,本身學術價值就低;發表在高職、專科學校學報和內部期刊的論文,有點學術價值,但學術價值不高,達不到高級別刊物的刊發標準和要求。沒有學術價值或學術價值低的論文,其影響自然就低。
下載和引用情況是反映論文影響的重要指標。下載反映了論文被人關注和閱讀的情況,即有多少人閱讀或瀏覽過這篇文章;引用是論文的觀點和材料被他人直接或間接引用于論文或著作中。與下載相比,引用更能反映論文的影響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民辦本科院校約一半論文的下載頻率在50次以下,約1/3高于100次。當然各個學校的情況差別很大,下載頻率的高低也與題目或內容的關注度和發表時間有關。在引用方面,不考慮自引與他引的區別,40所民辦本科院校在2009年底前發表的論文有引用記錄的約8100篇,約占總發文量的1/3,其中引用超過5次(含)的僅1200余篇,不到總發文量的5%,即約95%的民辦本科院校發表的論文沒有引用或引用率不到5次。這是就總體情況而言,應該看到,部分院校的少數論文下載頻率和引用頻率很高,個別論文的引用頻率超過了100次,下載頻率超過了1000次,引用超過20次的約百篇。
(三)專業集中度低與個別專業傾斜嚴重并存
按照中國知網的學科分類,民辦本科院校科學研究涉及的學科專業相對分散,民辦本科院校涉及專業多數在70個以上,有的超過90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有3所學校涉及專業超過90個,2所學校涉及專業在80~89個,17所學校涉及專業在70~79個,6所學校涉及專業在60~69個,11所學校涉及專業低于50個,平均每校每個專業發文大約在10篇。從各校涉及的專業來看,超過85%的專業發文低于15篇,只有15%的專業發文達到或超過15篇,其中超過100篇(含)的僅28個專業,另有56個專業超過50篇。這說明民辦高校的多數研究是淺嘗輒止,缺乏深入持久的研究。這種狀態很難出現有影響的論文,也阻礙了優勢學科的形成。但在總體分散的情況下,民辦本科院校又在個別專業的發文相對集中。總起來看,高等教育、外國語言文字、計算機技術及計算機應用三個專業分別在34校、34校、31校位列該校發文的前五位,各校合計發文大約2400篇、1800篇、1500篇,另有企業經濟專業超過1000篇。其他較為集中的專業有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貿易經濟、體育、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職業教育、金融、數學、旅游、建筑科學與工程、中國語言文字、美術書法與雕塑,工業經濟、新聞與傳媒、自動化技術、會計、輕工業手工業、有機化工、互聯網技術、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中國文學、投資、醫學教育與邊緣學科、農業經濟、音樂舞蹈等。這些專業,除屬于教育學門類的專業外,要么是包括公立、民辦高校開設最多的專業(如經濟管理類專業),要么是公共基礎課,或者兼具兩者特點,均是聚集學者最多的學科領域,民辦高校很難在這種重圍中成功突出,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辦高校科研成果的影響,也限制了民辦高校學術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團隊建設,教職工各自為戰
這是民辦高校科學研究的突出現象,這一現象同時也存在于教育教學和管理方面。除浙江樹人大學等少數院校或者高等教育、民辦教育等個別專業外,民辦本科院校基本上沒有形成有力的科研團隊,其教職工基本上是單打獨斗,為了各自的興趣或職稱評審而進行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處于散亂、無序狀態。四個方面的表征說明了這點。一是前述的學科專業集中度偏低,絕大多數專業的發文低于30篇。二是教職工發文偏少。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39所民辦本科院校(黑龍江東方學院沒有檢索到數據)約11000人發表過論文,其中超過30篇的僅17人,另有303人超過10篇,即發文在10篇以上(含)的教職工不到有發文記錄的教職工總數的3%。9000余人即超過80%的有發文記錄的教職工發文低于5篇,這其中還包括與他人合作發表的論文(部分是作為第二、三、四作者出現的)。三是大多數論文的署名是個人,以課題組名義出現的很少。合計40所民辦本科院校以課題組名義發表的論文不到100篇,廣東培正學院最多,有30余篇。多數民辦本科院校沒有以課題組名義發表的論文。在個人署名方面,大部分署名是個人,署名為2人或以上的約40%,主要是與領導、外單位的同學、親友聯合署名的方式出現。與外單位的同學、親友聯合署名發表的論文,多以第二、第三責任人出現,大部分應是單純的掛名,以增加個人發文的篇數和頻次,真正的合作研究不多。四是獲得的基金資助不多,據不完全統計,40所民本本科院校所發論文中受到各類基金資助的約600篇,不到發文總量的2%,而且其中大多數是民辦高校的教師與其他單位擁有科研基金的人聯合而得以掛名該基金,真正由民辦高校教職工主持的基金課題極少,部分高校甚至沒有縱向的省部級基金課題。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團隊建設、教職工各自為戰是民辦高校科研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民辦高校科研改進對策
綜合分析,民辦本科院校科學研究的現狀和問題與學校缺乏引導有密切關系。現代科學研究是一項需要綜合各方面專長力量,發揮多學科知識優勢,實行學科和知識交叉,以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為內容,以團結合作為基礎,實現科技創新的一項團隊性的工作。只有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產出有影響的成果,傳統的以個人興趣為主的研究仍然重要,但必須納入到團隊中才能實現大的突破。而團隊的建設和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學校給予適當的引導。這種引導既有人員和經費的投入,有政策方面的鼓勵,也有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引導。針對目前的現狀,民辦本科院校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科學研究的引導:
第一,學術隊伍建設。其中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培養是個關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能否組建科研團隊和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于自身體制的影響,民辦本科院校普遍缺乏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民辦本科院校應從實際出發,制定優惠政策,通過引進和培養加強學術隊伍建設,盡快養成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同時鼓勵和引導教職工的科研興趣向擁有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優勢學科轉移,以促進科研團隊的建設。
第二,政策引導。我國高校在科研考核上側重對每個教職工的個體考核,通常用項目經費、論文數量和作為質量的某些因素作為考核量化的指標,其中對多人合作論文的認定往往只認可成果第一、第二完成人(或第一、第二作者),其他參與人員不被認可或只獲得極少的賦分值。職稱評定也采用同樣的考核辦法。這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師的合作意愿,導致科研人員不愿與他人合作,不利于科研團隊的形成和發展。民辦高校本身屬于市場辦學,在各個環節都引入了市場機制,在科研考核方面不僅全盤采納了公辦高校的現有做法,而且進一步強化了面向教職工的個體考核,考核期更短,考核指標更加明確簡單,指向產出和效益,忽視團隊工作及個體的具體貢獻,對團隊合作的限制更大。民辦本科院校應從科學研究的規律出發,充分照顧團隊運行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激勵機制,既要能刺激教職工的個人積極性,也要有利于科研團隊的穩定和發展,鼓勵教職工知識共享,合作攻關。
第三,加強投入。科學研究需要投入,這種投入既需要人員和時間的投入,更需要經費的投入。特別是在科研團隊建設的初期,因力量孱弱而無法獲得縱向和橫向經費支持的情況下,需要學校的啟動資金。民辦本科院校應加大科研投入,通過校級課題和其他形式的資助給予有研究能力的個人和團隊經費支持,鼓勵團隊多出成果,出有影響的成果,為爭取外部科研基金奠定基礎。
第四,加強優勢學科建設。民辦高校為了生存,多向多學科綜合型發展,開設有數十個專業,同時發展壯大這些專業是不可能的。應結合自己的專業結構和特點,選擇若干個較有優勢的專業或交叉領域作為學科建設的重點,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適度傾斜,以促成其快速發展,形成優勢學科。
第五,注意與區域社會經濟結合。民辦高校主要是為周邊地域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技術和技能人才,在科研定位上也應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亟須解決的社會問題和技術問題為主,不要單純向往沖擊國家和國際科學難題,要更多地關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小、快、急項目,從基礎做起,慢慢培養力量。
[參考文獻]
【摘要】所寫情景不正, 既反映在詞作“字面之俗”, 更反映出詞人“性情之俗”。所謂“無當乎風人之列”者, 指有失雅正, 無補于社會教化。
【關鍵詞】所寫情景不正 既反映在詞作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胡仔《苕溪漁隠叢話》卷三十九亦認為柳永《樂章集》“其所以傳名者, 直以言多近俗, 俗子易悅故也”。這些都是就其措辭淺俚, 不用典故而言。沈義父《樂府指迷》稱: “康伯可、柳耆卿音律甚協, 句法亦多有好處。然未免有鄙俗語。”彭孫遹《金粟詞話》評山谷詞曰: “山谷‘女邊著子, 門里安心’, 鄙俚不堪入誦。”賀裳《皺水軒詞筌》亦稱“黃九( 庭堅) 時出俚語, 如‘口不能言, 心下快活’, 可謂傖父之甚”。賀氏還提出填詞三忌: “小詞須風流蘊藉, 作者當知三忌: 一不可入漁鼓中語言, 二不可涉演義家腔調, 三不可像優伶開場時敘述。偶類一端, 即成俗劣。”這些都說明了俗詞語言趨于通俗淺俚的一些特點, 與雅詞的語言典雅是格格不入的。詹傅《笑笑詞序》評康與之曰: “近世詞人, 如康伯可( 與之) , 非不足取, 然其失也詼諧。”王灼《碧雞漫志》卷二稱曹組“潦倒無成, 作《紅窗迥》及雜曲數百解, 聞者絕倒, 滑稽無賴之魁也”。這又說明詼諧語、滑稽語也是俗詞的一種語言, 較之雅詞語言乃是大相徑庭的。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關于作詞忌俗之說更為具體: “無論作詩作詞, 不可有腐儒氣, 不可有俗人氣, ??尖巧新穎, 病在輕薄; 發揚暴露, 病在淺盡。腐儒氣、俗人氣, 人猶望而厭之。”強調詞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都應力求含蓄蘊藉, 避免輕薄、淺露、陳腐、粗俗之弊。趙尊岳《填詞叢話》卷二亦指出: “俗有性情之俗, 字面之俗。或所引之故實, 不登于大雅之林。或所構之情景, 無當乎風人之列。”所謂“性情”, 是指詞人的心性修養, 亦即思想個性, 俗人寫俗詞, 則詞如其人, 而所引故實不雅, 所寫情景不正, 既反映在詞作“字面之俗”, 更反映出詞人“性情之俗”。所謂“無當乎風人之列”者, 指有失雅正, 無補于社會教化。
【文章來源】/article/63/4389.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全過程
Key words: graduate education;quality management;overall process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7-0108-02
0引言
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程,必須進行全程質量管理。全程質量管理,不僅包括對各個關鍵環節的顯性的管理,也包括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學術環境的建設和管理;不僅包括對教學培養過程中人和事的管理,也包括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不僅包括對質量的控制,也包括對卓越的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不懈追求。幾年來,針對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實際情況,我們初步建立了能涵蓋研究生全程質量管理的規章制度體系;通過對關鍵環節的規范與控制,確保了教育質量;通過對學術環境的建設。
1基于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方法
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劃均明確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須實現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近些年,我所研究生教育也經歷了跟全軍大部分院校相同的情況,出現了培訓規模迅猛增長,培訓層次進一步提高,考生來源多樣化,培訓形式多元化等新情況。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強化管理,確保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是我們必須面對并認真加以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進一步濃厚了學習氛圍,逐步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治學精神。
1.1 健全規章制度近幾年,我所研究生教育發生了深刻變化,學位授權點數量從原來的三個碩士點,增加到現在的四個碩士點和兩個博士點;在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還開展了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教育和工程碩士教育。以上這些變化,給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如何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保證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如何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規模和質量的有機統一?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加強了對先進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學習和思考,明確了依靠規章制度加強管理、提升質量的思路,確立了“規章制度是實施管理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是提升培養質量的基礎性工程”的共識。為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區分不同培訓形式,我們制訂了《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暫行規定》,明確了各任務承擔單位的責、權、利,規范了研究生課程各個培養環節。為嚴把學位論文質量關,制訂了《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實施管理辦法》、《研究生學位論文全盲審組織辦法》等涵蓋學位論文工作各關鍵環節的系列規章制度。為加強拔尖人才培養,制訂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專項科研基金資助管理辦法》。幾年來,為規范研究生教育過程,制定頒發了10余項管理制度,健全了法規體系,初步形成了科學的管理機制。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在全所樹立起依法管理、按章辦事的理念,促進了管理工作的正規化和科學化,調動了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教風學風建設。
1.2 嚴把關鍵環節全程質量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堅持以點帶面,把握關鍵環節。科研院所狠抓了研究生入口、課程教學、課題研究主要環節監控和學位論文審查等關鍵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①嚴把研究生人口關,確保生源質量。生源質量是影響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了宣傳力度,以實地宣傳、寄發宣傳資料,與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互動機。②加強學位論文審查組織,嚴把出口關。學位論文審查答辯是研究生教育過程的最終環節,科學、客觀、準確、公正地評價學位論文質量是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我們積極探索改進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的形式和方法:一是較早實行了研究生學位論文全盲審制度。在2003年0004年連續兩年實行抽查盲審基礎上,從2005年起實行學位論文全盲審制度,每份論文分送三名專家進行雙盲評審,其中所外專家至少兩名。幾年來共有近20名碩士研究生未能通過論文盲審。我們對存在問題的論文,責成作者重新修改,并區別不同情況,推遲半年或一年重新提交論文,組織審查和答辯。二是建立了復議制度。對在學位論文送審或答辯中,成績較差或排名靠后的學位申請人,由科研院所機關重新組織專家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復議,復議的結果作為科研院所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學位發放的重要參考。三是建立了高水平的評審專家庫。按不同學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了包括軍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專家的評審專家庫,遴選送審專家,保證了論文審查的公正有效。同時,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學位論文評審互動關系。四是推行了質疑和申訴制度。在研究生或導師對論文評審結果提出異議時,由科研院所組成專家組,對論文送審的結果進行評議。幾年來,共受理了五名研究生的質疑和申訴,并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處理。
通過以上措施,強化了師生的論文質量意識,樹立了“質量是生命線”的觀念,學位論文質量逐步提高,較好地把住了研究生畢業出口關。
1.3 加強學術環境建設全程質量管理,不僅要加強關鍵環節的監控,同時也要重視對研究生培養環境的建設和管理。科研院所在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拔尖人才培養和學術活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3.1 加強學術規范教育,培養良好學術道德和規范學術規范是研究生必須遵循的學術準則,近年來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中曾出現了個別學員違背學術道德,部分研究生學術規范意識不強,論文撰寫不夠規范標準的現象。我們重視加強教育引導和行為規范,一是加強學術規范教育,經常性組織導師和研究生學習相關規章制度,為導師配發《學術規范通論》,并專程邀請該書作者來院為師生講學。二是加強對學位論文撰寫的規范要求,在全所開設了《學術規范與學術論文寫作》課程,強化學術規范意識,規范學位論文的撰寫;三是實行了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制度,規定研究生在學位論文中增加《論文原創性聲明和使用授權》,從制度上保證了論文成果的原創性和真實性。通過學術規范教育,進一步明確了學位論文規范化、形式化要求,強化了導師和研究生的學術規范意識,優化了良性健康的學術環境,促進了良好的學術道德的形成。
1.3.2 加強拔尖人才培養,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近年來,我們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拔尖人才培養,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一是加大經費投入,設立專項研究生科研基金,對基礎理論扎實、方向明確并有良好預期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給予資助。
1.3.3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科研院所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積極開展學術活動,拓寬視野,提高學術水平。一是開展學術月活動。在每年五、六月份,組織論文質量好、學術水平高的應屆畢業研究生開展專題學術報告,邀請院外答辯專家進行學術報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濃厚了科研院所的學術氛圍。二是開展學科交流活動。依照導師職責,每年組織導師和回所博士開展學術報告;組織研究生在學科內部階段性地匯報課題進展;研究生調研結束后,完成調研報告并在學科內部進行專題匯報和交流,非內在在所網上公布;開設《學科新專題》課程,由導師為研究生介紹學科前沿的最新發展。三是建立所外專家講學制度。制訂學術講座計劃,每年邀請10名左右專家來院講學,與研究生溝通交流。廣泛深入的學術活動,擴展了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和科研思路,促進了不同研究內容的交叉融合,提升了研究生科學研究水平,進一步提高了培養質量。近年來,科研院所研究生課題研究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均有較大突破,70%以上的研究生承擔了國家級課題研究任務,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實行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效果
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開展全程質量管理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2.1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顯著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最主要標志。近幾年,科研院所研究生學位論文被評為省部級以及校級優秀學位論文的數量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學位論文水平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
2.2 學位論文水平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近幾年來,我所研究生以學位論文為主要內容的方案,共獲得某專項優秀論文一等獎2項,二等獎13項,這些成果不僅獲得了專家的高度認可,而且大部分成果已進入裝備的研制和生產環節。
2.3 畢業研究生獲得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用人單位對畢業研究生的評價,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又一重要考核指標。全程質量管理,旨在通過對學習過程和環節的控制和管理,從而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質和能力。經近幾年跟蹤問卷調查,科研院所畢業的研究生,經過全程質量管理,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絕大部分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和技術帶頭人,還有部分畢業研究生已經擔任了所在單位的領導職務。
2.4 學科競賽成績優異學科競賽成績,也是對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行考核的一個方面。近幾年,科研院所通過相關措施,極大地激勵了廣大研究生參加高水平的學科專業競賽的積極性,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3結語
研究生培養,既有其在培養環節上的共性,也有其在培養方式上的特殊性。基于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方法,也必須兼顧共性與特性。在把握原則性的同時,不能抹殺不同學科不同層次不同個人之間的特殊性。以上只是我們基于培養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方法的一些探索,盡管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需要對其科學性、完備性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蓉.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J].發展,2010,(2):118-119.
[2]王書會,王麗華,李俊.金融危機形勢下研究生擇業狀況調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調查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17-19.
基金項目: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6年度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編號:SZJY-1608)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14日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科研水平總體偏低。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學校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還是體現在教學方面,就其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功能而言,與本科院校之間的差距還很大,尤其是科學研究方面。要提升高職院校的科學研究功能,就必須了解高職院校目前的科研現狀。
陜財職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坐落于陜西省咸陽市,創建于1960年4月,其前身為陜西省財政學校,先后更名為陜西省統計財經學校、陜西省財政會計學校、陜西省統計財金學校、陜西省財經學校等,1986年由西安遷建咸陽。2001年9月獨立升格改制為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7月正式由陜西省財政廳劃轉陜西省教育廳管理。陜財職院秉承“博學、慎思、誠樸、篤行”的校訓,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立足陜西省,面向全國,依托會計行業,面向三大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人才需求,為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了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團結、嚴謹、勤奮、奉獻”的優良校風和“實訓與理論相融并進、崗位與課堂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陜財職院以建設成為陜西財經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陜西財稅干部培訓基地、陜西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會計工作能力訓練與認證基地、財經類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實現“省內一流,行業著名”為辦學目標,根據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需要設置和調整專業,旨在形成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專業體系。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為《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檢索網址為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檢索時間為2017年2月7日;檢索方式為“高級檢索”,控制檢索條件為: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模糊匹配方式,發表時間從“2001年”到“2016年”,來源類別“全部期刊”,共檢索到文獻1,454篇,然后利用CNKI提供的“分組瀏覽”和“文獻分類目錄”功能進行統計分析。
二、統計結果及分析
(一)年度發文量統計與分析。發文量是衡量一個單位學術成果的重要指標,不僅能體現單位的科研水平,同時也能說明單位的學術氛圍。表1為陜財職院2001~2016年發文量統計。其中升格初期,由于科研實力薄弱等原因,年發文量較少;2009年首次突破100篇。可以看出,自升格以來,陜財職院年度發文量雖有波動,但整體呈現增長趨勢,科研總量在增加。(表1)
(二)學科分布統計與分析。一般情況下對論文的學科分布進行統計,所得數據能體現學校設置的各個學科(專業群)的學術水平及科研實力。截至2016年底,陜財職院作者發文量超過50篇的學科共有11個,具體如表2所示。陜財職院作者發文量最多的兩個學科是企業經濟、會計,發文量較多的學科有貿易經濟、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金融等,這與該校開設的主要專業吻合,也體現了該校的辦學特色。其中,在企業經濟學科203篇,占同期論文總數的13.96%,說明該校企業經濟學科科研實力最強,財經特色較為鮮明。(表2)
(三)研究層次統計與分析。研究層次是指研究論文所屬的領域。截至2016年底,陜財職院作者所屬最多的五個領域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該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說明陜財職院是一所以人文社科為主的高職院校。在以工科為主的省屬高職院校群體中,陜財職院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較為鮮明。(表3)
(四)合作機構統計與分析。合作發文機構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機構間的科研合作情況。科研合作對合作機構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作發展有很大幫助。截至2016年底,與陜財職院作者科研合作最為密切的機構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陜財職院地處咸陽,該校作者與民族學院(坐落于咸陽)、咸陽師范學院、陜西科技大學(以前也坐落于咸陽)合作比較密切,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表4)
(五)基金資助統計與分析。基金論文是指由各類研究基金項目資助產出的論文,是衡量論文學術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基金論文比是各類基金論文數占論文總數的比例。陜財職院作者科研論文標注的主要基金項目詳見表5。截至2016年底,該校作者共有33篇產出論文標注了7種基金項目的資助,基金論文比為2.27%。這一比例在陜西省高職院校中屬于低水平,主要是由于高職院校科研實力相對薄弱,較難獲得高層次基金的支持。(表5)
(六)發文期刊統計與分析。期刊檔次整體上反映了該期刊所的普遍水平。表6列出了陜財職院作者數最多的10種期刊。可以看出,在該校作者發文最多的10種期刊中,有《教育與職業》、《財會通訊》、《商場現代化》等期刊出現(或曾經出現)在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目錄中。但同時也可以看出,該校作者的其他主要期刊影響力不足,大部分論文質量尚待提高。(表6)
(七)論文關鍵詞統計與分析。關鍵詞頻次越高,說明相關主題論文數量越多。表7列出了2001~2016年陜財職院作者發表期刊論文標注頻次最高的10個關鍵詞。可以看出,陜財職院作者使用頻次最高的關鍵詞是“高職院校”、“對策”、“問題”、“高校”、“教學改革”等,這說明陜財職院作者關心高職院校自身發展,關注教學改革,能夠針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展開研究,提出對策。同時,高頻關鍵詞“電子商務”體現出來該校的專業特色。(表7)
三、結語
本文統計了陜財職院升格為高職院校以來到2016年底所發表的學術論文。統計顯示,該校科研實力持續不斷增強。該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在企業經濟、會計等學科的科研實力最強,財經特色較為鮮明。該校作者的科研合作具有地域傾向,發表的基金論文較少,的主要期刊影響力不足,論文質量尚待提升。該校作者科研工作聚焦于“高職院校”等與自身關系密切的問題,關注教學改革,能夠針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展開研究,提出對策。
主要參考文獻:
[1]石偉平,唐林偉.我國高職院校科研總體水平偏低[N].中國教育報,2015.7.9.
一、問題的提出
現代大學教育在知識導向和專業導向的雙重驅動下,出現了“重專業知識,輕能力培養”以及知識過度分割和學科過度分化的問題,從而在人才培養方面表現出教育同質、思維固化、視野狹隘、無效學習和功利主義等普遍現象,以至于阻礙了卓越型和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就教育同質而言,由于人才標準被知識導向的評價體系“一刀切”,從而導致對個性化需求的包容不足,供學生自由發展、個性成長的空間不夠。就思維固化而言,由于在知識導向下學生習慣于唯師、唯書、唯答案,從而導致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在成年后缺乏想象力、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就視野狹隘而言,由于專業分化過度、專業色彩濃厚,所以導致受教育者在視野上、思想上難以走出各自專業的小圈子,認識不到知識之間的聯系,缺乏從比較廣闊的視角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無效學習而言,由于偏重專業知識及其價值,而對邊界條件、外部性、環境依賴性等更為廣闊的問題缺乏探究和引導,所以導致學生對專業問題的理解比較淺薄。就功利主義而言,由于過度強調知識改變命運,導致普遍把學習成績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的工具,從而犧牲了人本主義精神和追求真才實學與能力水平的欲望。所以,當前教育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于,從知識導向轉向能力導向以及從學科分割轉向學科融合。現階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促進專業平臺建設。專業平臺建設是一種“將全校課程劃分為校級平臺課程、學科平臺課程、專業平臺課程”的大課程體系。簡而言之就是建立跨專業、跨學科的選課機制。這種大課程體系雖然開放了更多的可選課程,但并沒有對知識導向和專業導向做出改進,并且在思維訓練和能力訓練方面缺乏建設性,所以其作用是有限的。更值得擔憂的是,即使建有專業平臺,教師的知識體系和教學理念也可能依然存在堅實的專業壁壘,從而對受教育者和教育體系都存在某種危害。歷史已經證明,在單一價值體系、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下,受教育者學得越多、越好,其受某種單調知識和理論的影響就會越深,然后固執、偏信、狹隘和歧視等不利于價值成長的因素就會在意識層面滋生和堆積。我們認為,相對于專業平臺建設,改革現有教學弊端的關鍵在于提升課程品質。通過提升每堂課的課程品質,突破知識導向,打通學科“微循環”,來實現能力培養和促進學科融合。
二、“微通課程”的教學理念
“微通課程”可以解釋為以學科融合和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程體系,首先要打通學科“微循環”,然后要致力于能力培養,包括學科融合意識、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就打通學科“微循環”而言,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指出:中國的大學教育缺乏兩個關鍵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跨學科的廣度。由于專業教育的狹隘性導致學科劃分過細、各學科之間的知識邊界過于明顯、甚至僵硬,嚴重限制了卓越型人才的培養,所以“微通課程”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通過重建教學內容和課程形態來消除學科之間的隔閡與界限,使不同學科的知識能夠相互融通,讓學生們有能力建立起知識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就能力培養而言,近年來的社會用人標準已經改變,但大學教育改革遲滯于社會需求,依然處于“重專業知識、輕能力培養”的慣性運行階段,從而亟待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導向教學重建為以自主式學習與能力培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所以,“微通課程”的第二個教學目標是致力于實現知識探究與能力培養的同步性,通過開放式教學和翻轉式課堂,將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活動打造為可以廣泛聯系、充滿生機、自由奔放的活力課堂。
三、“微通課程”的教學實踐
高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本科教育的高年級核心課程,有知識密集、專業性強的特點,學習難度比較大,與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學科的聯系緊密,所以是構建“微通課程”的理想之選。本文從教與學兩個方面闡述“微通課程”不同于常規教學的構造形式。
(一)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是指對課程的表現形式進行重建,以通透、易懂的方式講解復雜專業知識和學科前沿。其價值在于提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促進對專業知識作用邊界的理解和知識的融會貫通,并且在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分析性思維方面的效果也很顯著。
1.打破學科分割、引入廣義素材,聯通相關學科。一是結合當前經濟和金融熱點引入廣義的專業素材;二是結合歷史變革闡述會計理念的變遷;三是結合財富管理和價值管理解釋會計理念;四是貼近學生生活闡述會計原理。這四項內容的意義在于增進對背景知識、專業問題與相關學科的理解,建立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
2.打破章節分割、進行專題講解,實現融會貫通。傳統教材重視篇章結構,不重視問題導向,難以切合開放式學習和思維訓練的要求。加之,大學教材編寫過于追求完整性,容易出現知識過密和負荷過重的“厚書”現象,讓學生望而生畏。所以,需要教師重新篩選和編排教學內容,以融合貫通又重點突出的方式講解,才可能平衡學與思的關系,展開思維訓練和應用能力訓練。
3.打破角色分割、改進學習體驗,幫助能力提升。就會計專業而言,大案例教學的效果通常不好,學生很難有耐心研讀資料,從而普遍存在含糊學習現象。這與學生處于知識接受者的角色有很大關系。在開放式教學下,可以讓學生轉換角色,比如讓學生獨立編撰小案例,在創作的樂趣中獲得自主學習效應。
(二)翻轉式課堂。“翻轉式課堂”可以改進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體驗,是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
1.引入雙主題的專題報告,培養跨學科能力和應用能力。會計是理解經濟活動的全球可通用商業語言,所以教師不能“對著憑證教會計”,而是要從經濟、管理、社會和歷史等多個角度詮釋會計的有用性和局限性。這就既要有專業主題的報告,也要有跨專業的主題報告。并且專業主題的報告要從會計以外的事件去尋找會計的蹤影,而不在于從準則直接到會計。可以選材于歷史事件、經典名著、經典案例等泛在領域,以便提升對會計準則背后的基本邏輯和基礎理論的理解。跨專業的主題報告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對經濟、管理與社會問題進行探究,以便引導建立不同學科間的聯系,訓練從專業視角觀察生活、反思歷史和縱覽天下的開放性思維,進而實現能力培養和思想培養目標。
2.鼓勵有深度的課堂討論,訓練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要善于就某個專業問題營造“有話可講、有話想說”的氛圍,并在有學生率先發言之后,鼓勵其他學生做開放性補充和闡述不同見解,以及給出課后繼續討論的余音,以激發思考與爭鳴,訓練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思想自信、能力自信、知識自信。但現階段的問題是,學生習慣于聽講而非發表意見,加之學生發言缺乏條理、思想難以統一,有的學生會認為課堂討論浪費時間,不如通過聽課來直接獲得知識實用,這些因素都會降低課堂討論的質量。所以,組織課堂討論的頻率需要視班級的整體素質和整體意愿而定。
四、構建“研究型微通課程”
當前大學生能力培養欠缺的另一個突出表現在于“有學無究”。針對“有學無究”的問題,本文提出“研究型微通課程”整合模式,可以幫助培養學術素養和研究能力,并且也是為名校“直博計劃”發現、培養和輸送人才。這也可以稱為“2+1”“教、學、研”整合模式,意指在開放式教學的“教”與翻轉式課堂的“學”的基礎上再加上學術論文撰寫的“研”字,形成一個融“教、學、研”三個側度為一體的新模式,以培養學術型卓越人才。研究能力訓練的主要實施方案是:通過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在畢業論文撰寫與常規課堂教學活動之間增加一個新培養環節———學術研究。通過向有興趣的學生開放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挑選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指導其進行規范學術論文的撰寫,并且由前后級學生與指導老師共同建立起一個融“教、學、研”活動為一體的學習生態圈。其關鍵內容有以下三個:一是以研究現實問題為導向。導師的作用之一在于指導選題,應開展有新意的、有趣的、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而非只有論文模仿。本科階段對知識的認知主要來自課堂,即便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也需要先建立對現實問題的認知,培養分析能力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督促養成重視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所以應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二是以指導分析框架為重點。指導論文分析框架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梳理邏輯和思路。這也是學術研究的本意,即邏輯嚴謹而有層次地分析問題,以避免本科論文撰寫經常出現的資料堆砌和邏輯混亂的現象。同時,還需要對論文的規范性提出較高質量要求,以督促養成審慎嚴謹的學術習慣。三是督促全過程的半獨立研究。學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以嚴謹的態度相對獨立地完成從文獻檢索、數據收集、數據分析、論文寫作、修改到投稿等全過程工作。這個半獨立研究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耐力、毅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有價值的。四是“微通課程”重視的是課程品質和能力訓練,“研究型微通課程”重視的是分析性思維和學術素養,其微觀層面的價值在于打通學科“微循環”和致力于知識探究與能力培養的同步性,以及實現專業縱深能力和跨學科能力等多重能力拓展,進而可以從大學教育的基礎構造開始參與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重專業知識,輕能力培養”以及學科過度分化的問題。
作者:曾雪云 韓麗萍 周慧琴 單位: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